8月20日,欧盟委员会进行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引起多方关注。

8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欧委会反补贴终裁预披露作出回应:仲裁信息严重歪曲中国电动车产业事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中国汽车行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对此回应称,欧方此次公布的终裁披露并未充分吸纳中方意见,仍坚持错误做法,裁出高额税率,还利用抽样区别对待中国不同类型企业,扭曲调查结果。该终裁披露是基于欧方单方认定的“事实”,而非双方共同认可的事实,中方对此坚决反对、高度关切。
合作企业税率略微上调
欧委会披露的决定草案中,拟议税率进行了小幅调整,并决定不追溯征收,其中,比亚迪从此前的17.4%调整为17.0%,吉利从19.9%调整为19.3%,上汽集团从37.6%调整为36.3%,但是其他合作公司的关税为21.3%,略高于之前的20.8%,未配合调查的企业将面临最高36.3%的关税,略低于此前设定的37.6%。
此外,欧委会决定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此前消息透露,欧委会将对大众及宝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生产的两款电动汽车实施关税减免。大众汽车的西雅特Cupra Tavascan和宝马的电动MINI COOPER两款车型,其进口关税将从原先的37.6%下调至20.8%,前者是由大众安徽(大众占股75%)生产,后者是宝马和长城汽车以50:50成立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生产。
中国国家发改委在6月发文指出,以“反补贴”名义限制中国电动汽车,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中国对内外资汽车品牌一视同仁,外资品牌在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在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口数量排名中,特斯拉稳居第一名,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特斯拉出口量较第二名的比亚迪高41.7%。
出口成汽车增长主力
实际上,部分中国车企在欧盟市场正值发展关键期,已经受到反补贴政策等因素影响。据数据公司Dataforce统计,7月份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16个成员国的注册量环比下降45%。
近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明确表示:“今年上汽在欧洲的销量不会比去年低,上汽自主品牌MG的HEV产品马上会进入欧洲;现在对HEV车的热情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些订单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交付”。
上汽集团表示受欧美海外施压等因素影响,今年上汽整体销量出现短期波动,将全力回补,力争实现销量逐月环比连增。针对欧委会的最终裁定将视事态发展,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开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市场销量117万台,同比增长57%,欧洲在2023年是同比增速最高地区,高达162%,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为59%,仅次于南美洲。“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获得良好的突破,几家新势力主要在挪威登陆欧洲;近期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主力市场中国车企的表现呈规模巨大态势;北欧市场上汽、吉利以及比亚迪等车企表现相对优秀。”
今年1—7月,我国汽车出口326.2万辆,同比增长28.8%,占汽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反补贴税,给中国企业在欧经营及赴欧投资带来极大风险和不确定性,损害了中国企业在欧经营和赴欧投资的信心,将对带动欧盟汽车产业发展、增加欧盟当地就业机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希望欧方从中欧产业合作大局出发,坚持对话合作,共同维护中欧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营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南方日报记者魏泓泉港股配资平台